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互动交流> 访谈实录

加快我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在线访谈

2022-09-21 18:25 来源:规划处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访谈的主题是“加快我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樊一江,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杨栋,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唐正柱,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党组成员段菲,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权益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毛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处处长郑里华,自治区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李道飞共同为大家介绍我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关情况。欢迎各位领导!

首先有请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樊一江为大家介绍我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

【樊一江】:“十三五”时期,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总目标总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化保障,加快实施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供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全区城镇常住人口从2013年的2134.2万增加到2020年的2717.1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5.11%提升到54.2%,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2013年的18.55%提升到2020年的33.28%,年均提高2.1个百分点。全区累计实现617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二是城镇布局不断优化。北部湾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强首府战略和北钦防一体化稳步推进,沿海、沿江、沿边、沿交通干线城镇发展轴加速形成。南宁市城区常住人口超过490万,柳州市城区常住人口超过200万,城镇体系逐步完善。

三是城镇模式更加集约高效。2020年,全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78平方公里、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4.1%以内。全区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7%,地表水质优良率达到96.2%,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森林覆盖率达到62.5%。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结构逐步形成。

四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城及以上城镇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均超过95%,全区城市(县城)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8.37公里/平方公里,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322.52平方公里,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环境卫生和市政公用设施更加完善。

五是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明显。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区各级城乡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全面达标,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民工就业创业、随迁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六是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自治区层面建立了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系列政策文件。新型城镇化示范试点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累计下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39.14亿元。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全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有序推进,累计确认周转指标4.38万亩。

2021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作出战略部署。《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以上;到2035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规划》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广西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进行总体部署:

一是区带支撑,构建“一群三带”城镇格局。以沿海、沿江、沿边、沿交通主干线为依托,以沿线城镇为节点,发展壮大北部湾城市群,增强南北通道城镇带、西江城镇带、边海联动城镇带集聚效应。推进开放协作,发展壮大北部湾城市群。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做强南北通道城镇带。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做实西江城镇带。延展北钦防一体化效应,打造边海联动城镇带。

二是龙头带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多元互动新局面。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强首府战略,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推动柳州、桂林升级发展,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深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蓝色生态湾区。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提升中小城市集聚水平。

三是特色鲜明,打造彰显桂风壮韵的新型城市。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风情浓郁的人文城市、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环境优美的绿色城市、安全灵敏的韧性城市。

四是协调发展,促进资源要素均衡配置。提升政策配套支撑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坚持房住不炒,完善住房市场供应体系。聚焦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杨栋为大家介绍我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潜力,以及在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方面已取得哪些成效。

【杨栋】:2022年,我区将深挖新型城镇化潜力作为住房城乡建设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主要是从以下9方面深挖:一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配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制定我区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二是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争全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1322个、涉及居民12万户。三是加快推进城镇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力争新开工建设住房6500套,基本建成住房8500套,完成投资24.08亿元。四是加快推进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力争全年开工改造城市背街小巷4023条,打造精品城市背街小巷50条。五是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2022年,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共7.5万套。六是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9座新建成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和转运营工作,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七是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扎实做好南宁市六景等5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进岑溪市等3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进度,新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600吨/日。八是新建续建一批地下管网项目。力争全年建设改造地下管网3500公里,完成投资150亿元。九是大力推进全区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组织对灾后受损的市政基础设施进行统计和修复,指导桂林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作主要体现在城市智慧监控管理体系建设和住房保障两方面。在城市智慧监控管理体系方面,为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目标,根据中央的有关工作部署,我区制定了《推进全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全区各设区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全区14个设区市均已建成运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并与国家平台实现联网。在已建成的市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中,南宁、柳州、梧州、北海等地较好地发挥了平台功能优势,运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工作关系,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中跨行业、跨部门、跨边界问题,运用信息化、数据化手段管理城市取得显著成效。此外,在全区计划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75个县(市)中,已有21个建成运行。其中靖西市、灵山县等部分县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能通过视频监控功能对路面环境实现实时监管,执法案件在平台完成数字化流转处置,提高案件处理效率,有效维护城区市容秩序。

在住房保障方面,一是我区出台政策支持各市、县对公租房小区进行智能化改造,落实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并配建智能停车、智能快递柜、智能充电桩、智能灯杆、智能垃圾箱等设施,提升小区适老化和智能化服务水平。二是2021年起,我区组织各市、县在已建成入住的200户以上的公租房小区开展“阳光社区·美丽家园”示范小区创建活动,以健全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和强化社会保障为重点,努力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向公租房小区全覆盖。三是2020-2021年,自治区分两批安排资金2850万元,专项支持全区248个公租房小区的4.9万套公租房建设“人、证、房”三位一体的公租房云监管平台,推动公租房小区实现门禁管控、违约取证、到期退出智能化管理。

南宁市平里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

北海市北郊水厂二期改扩建工程

玉林市玉州区泉塘巷泉塘巷背街小巷整治成果

南宁市西乡塘区隆源公馆智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设施

【主持人】:下面有请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党组成员段菲介绍一下今年广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情况。

【段菲】:2022年是我区“信息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的收官之年,按计划今年将完成投资目标400亿元、三年累计超1000亿元。1-7月全区已完成建设投资282.8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0.7%,自信息网大会战启动以来累计完成922.54亿元,较好地落实了自治区政府今年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任务目标。

全区共开展推进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17个,重点包括5G网络设施及应用、光纤宽带和骨干传输网络、互联网设施、数据中心以及产业数字化等方面。自治区层面牵头重点项目98个,南宁、桂林、北海三市年度计划建设规模在40亿元以上,14个地市截至7月底已完成建设投资207.32亿元。

全区光缆线路长度达到308.86万公里,互联网宽带省际出口带宽达到4060万兆,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280万户,其中千兆速率宽带用户数占比16.62%,高于全国11.61%的平均水平。5G网络加快扩大覆盖,建设进展显著,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5.41万个,实现14个设区市、111个县级行政区主城区连续覆盖、乡级行政区重点区域和30%以上行政村基本覆盖,5G移动电话用户数共1566万、排名西部地区第二位。窄带物联网(NB-IoT)物联网终端用户4189.34万户,同比增长75.97%。全区在建数据中心15个,规划最大承载能力约19.68万标准机架(功率2.5kW),累计完成年度投资8.97亿元,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数据中心共2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上半年建成并试运营,广西北部湾海洋大数据中心已开始前期工作。

南宁五象投资大数据产业园2期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数据中心

【主持人】:下面有请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唐正柱介绍一下我区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升级中“一键游广西”项目的建设情况。

【唐正柱】:2021年10月2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自治区主席蓝天立等自治区领导为“一键游广西”按下启动按钮,项目正式上线。项目致力于打造集全区文化旅游行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一体,具有广西特色的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助推我区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一云一池三平台”:壮美广西·文旅云,文旅服务资源池,智慧服务平台、智慧营销平台和智慧监管平台。

一是“一云”筑稳数据支撑平台基座。以广西文旅大数据资源中心为基础,打造形成区域文旅产业数字化中台,对接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有关数据,实现旅游产业运行实时监测。目前,项目已实现“政务云+公有云”双云融合,成功落实了壮美广西·政务云一期资源。

二是“一池”整合旅游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全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相关资源入驻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共入驻景区景点1317家、酒店民宿10552家、旅行社291家、餐饮企业408家、文创企业538家、休闲娱乐商家436家、景区门票2567项、酒店房间96624个、特产商品1073个、旅游线路506条、直通车线下网点737个、共享车辆3356辆,小程序用户数达到574.5万。

三是“三平台”打造数字文旅“智慧芯”。智慧服务平台通过一键游览、一键交通、一键美食、一键住宿、一键购物等服务功能,创新各种公共服务应用,全面提升全区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智慧营销平台实现“六个一键化”(一键门票、一键住宿、一键美食、一键线路、一键购物、一键支付),全面整合全区文化旅游相关资源,建成全区统一品牌的广西旅游营销一张网;智慧监管平台通过“互联网+智慧监管”新模式,横向联合多部门、多机构,与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数据交互,纵向覆盖区、市、县三级监管体系,实现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数据互联互通,对旅行社及门店、导游、景区、酒店、旅游车辆、旅游购物店等进行有效监管和服务,进一步规范涉旅企业经营标准,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四是坚守惠民初心,构建智慧服务新体系。2021年,平台成功发放广西文旅消费券累计发券约42万张,累计发券金额约2300多万元,服务游客3000多万次,通过消费券的发放预计带动旅游直接消费超过2.5亿元、综合消费超过80亿元;精心推出“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栏目,紧扣建党百年主题,列入红色教育打卡基地211个,推出红色旅游线路59条,全区打卡游客量超80万人次。2022年,平台不断丰富完善平台资源功能,完善“一键游广西”慢直播建设,目前已完成全区14个地市4A级以上152个景区景点直播设备安装等基础建设工作,并在2022中国联通智慧文旅产业峰会暨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智慧文旅专题赛中荣获专题赛一等奖,赢得全国赛入场券;实现“一键游广西”小程序在支付宝和云闪付平台上线运营;“一键乡村游”已初步建成乡村游公共服务资源库,目前入库上线乡村旅游区102个、农家乐101个、村级服务中心174个、乡村民俗文化攻略20篇、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73条。

下一步,我厅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数字广西建设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一键游广西”项目建设,推动我区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键游广西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自治区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李道飞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区推进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措施。

【李道飞】:“十四五”以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抢抓发展数字经济、交通运输新基建等重大战略机遇,在交通运输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相关战略决策部署指引下,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助推我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我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智慧航道工程、南宁沙井至吴圩智慧高速公路工程、北部湾港钦州集装箱码头智慧港口工程、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等4项工程被列为交通运输部“十四五”新基建重点工程。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智慧航道工程已正式立项;南宁沙井至吴圩智慧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钦州港大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改造工程已竣工启用;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供应链协同平台以及西江流域智慧航道示范项目数字港航一体化平台均上线运行。

下一步,我厅将以智慧赋能交通强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目标,全力实施“十四五”智慧交通、北斗导航应用等专项规划,加强资源要素保障,科学有序的推动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等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统筹协调作用,从资金补助、奖项申报、产品应用及服务推广等方面加大对相关项目的支持,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交通运输力量。

【主持人】:如何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融入城镇化建设,推动产城融合?有请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处处长郑里华为大家介绍。

【郑里华】:我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各示范区根据当地特色编制绿色发展规划,打造一县一品,集经济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振兴等一体的生态链产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如巴马瑶族自治县围绕“长寿之乡,瑞圣之地”积极发展健康食品、健康科技和健康服务三个业态,着重打造天然饮用水、长寿食品、民族医药等多个板块,已实现老产业提质增效,新产业扩展规模。在国家和自治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以及广西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创建评比选拔工作中,建议各地科学谋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做好城镇建设、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深度结合,把生态、绿色的理念和要求融入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能够厚植广西生态环境优势、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的生态文明示范市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特色文化旅游镇、生态特色文化旅游村。

荔浦市荔江国家湿地公园

【主持人】:下面有请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权益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毛杰介绍我区将如何有力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水平,推进工业强区、新型城镇化建设。

【毛杰】:我区将全面铺开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自2019年开始,我区在柳州市率先开展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试点,2019年11月,广西第一宗工业项目“标准地”在柳州成功挂牌成交。2021年,工业项目“标准地”扩展到南宁、桂林、钦州、贵港、百色市试点,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今年,我区将在全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产业园区范围内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实施园区整体评估,优化报建审批流程,大幅提升服务效能,把“事后提要求”转向“事前定标准”,把“项目等地”变为“地等项目”,让地方带着标准去招商、帮助企业降低入园成本,促进土地资源精准高效配置,有力破解工业项目“程序繁、监管难、落地慢”难题,力争让条件成熟的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主持人】:好的,我们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接受访谈的各位领导,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Baidu
    map